先不理会为“镇海”号上各种小问题而伤透脑筋的费希尔,暂时把目光从舟山附近海域挪开,回到那个泥泞的群岛上。
欧文·金斯顿也在头疼,不过他的面临的问题稍微简单一点,就是人手不足。面对冲绳岛上的战事,他感到有些捉襟见肘。确实,用一个旅的士兵去消灭三千多敌人,外带维持这个岛的正常次序实在是是有些强人所难,更何况欧文·金斯顿带领的这个“旅”,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旅!

要说清楚欧文·金斯顿的“旅”是个什么概念那话可就长了,众所周知南北两洋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国家作为学习对象,北洋学习德国,南洋学习英国。所以南洋的陆军编制和当时的英国陆军是一样的。

如果有人问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陆军是哪个国家的,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是如果要问欧洲最传统的陆军是哪个国家的,那答案只有一个——英国。

说起来,英国的陆军编制完全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在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大部分国家都选择性的吸收了法国的军事学成果,比较清晰的连、营、团、旅、师的编制逐渐的成熟。但英国是一个海洋国家,国家重点是“两强海军”,对陆军的战争学术进步反应非常迟钝,造成了他们的陆军编制与其他欧洲国家差异明显,使得英国陆军的发展类似法律条文一样的小修小补,缓慢而拖沓。

其中影响最大的修补就是卡德维尔的改革,原先的英国陆军基本战斗单位是营,而且在改革前,英国的团营是不分的,不过即使改革后,这样的现象仍然没有根除,这让你不得不感叹约翰牛的保守。

在英国陆军的所谓“团”(Regiment)只是个称谓,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军队建制单位,英军中只有师、旅、营的编制,举个列子,例如:4thRoyalInfantryRegiment,称为“第四皇家步兵团”,实际上这个“团”只有一个步兵营的编制。可见这里的“团”只是一个荣誉上的称呼。此外由于裁军或某些部队受创严重,当两支部队被合并起来后,其部队的番号也会叠加起来,比如刚刚提到的“第四皇家步兵团”,如果他和“第八皇家步兵团”合并了,那他们的番号就会变为“皇家第4/8步兵团”。这样的称谓与世界上大多数军队都不一样,因此对英国陆军不甚了解的人都会看得一头雾水。

所以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英国陆军编制中的“旅”理解为团级规模,“团”理解为营级规模。所以欧文·金斯顿率领的这个“旅”实际上就是一个团,下面有三个营总兵力不过近三千人而已。

“部队的伤亡怎么样?”金斯顿皱着眉头,朝刚刚检查完部队情况的克利福德·巴顿少校问道。

克利福德·巴顿少校是欧文·金斯顿的老朋友兼助手,在金斯顿无法指挥部队的情况下他就是接替者。

“情况不妙,欧文!”巴顿将军帽扔在行军床上,沉重的说:“第一营减员了20%,第二营是18%,至于第三营,他们在漫长的补给线上,想要统计出确切的数字需要时间,不过总的来说也好不到哪去!”

少校顿了顿以一种急切而又渴望的语气向金斯顿恳求道:“欧文,我们的部队必须休整!我们得离开这,让小伙子们吃顿饱饭、洗个干净澡,他们已经在泥坑里呆了两个星期了!更糟糕的是传染病已经开始流行,如果我们还坐视不理,那结果只会是全军覆没!”

“欧文!这支部队是我们一手带起来的,里面大部分都是些半大的小子!我们不能如此残忍!”少校几乎要哭了。

欧文·金斯顿当然知道撤退休整是最好的办法,而且这些天的消耗下来,看着他一手训练出的小家伙们在死亡线上挣扎,他心里也不是滋味。但是他知道现在不能撤退,如果不紧紧的勒住套在日本猴子颈上的绳索,这些小强一样的家伙会迅速的死灰复燃,眼下虽然自己的部队伤亡惨重、困难重重,但猴子们的处境更加糟糕,只有再加一把力,勒紧绳索让这些猴子再也不能喘气,那这个世界就安宁了!

道理军人都知道,狭路相逢勇者胜,但金斯顿却不知道如何向自己的老朋友开口,不管是他殷切的希望,还是多年的友情,他都不忍心直接拒绝老朋友的一片好心……

乃木希典少将最近过得很狼狈,漂亮的少将制服已经变成了一堆泥浆和烂布条结合在一起的物体,长筒马靴也早就扔掉了,穿着它走山路实在是太疼,至于那匹骏马也早就变成了军粮,总体来说这位将军不比任何一个要饭的穿得体面。更糟糕的是他还要面对和乞丐一样的难题——怎么弄饱肚子。

三天,整整三天了,乃木希典最后一次吃到米饭已经是三天前的事情,那还是因为他是这只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普通的士兵和下级军官在“转进”到那霸岳一带的时候就已经断炊,只能以野果和树叶果腹。

乃木希典有点后悔,他应该更早一点的放弃那霸的,那样的话他就有充足的时间把粮食和弹药带走,而不用“转进”得这么“仓促”。那样的话,说不定此刻他还能保存大部分实力和秦国人战斗。可现在他带来的一个联队(日本的联队其实也就是团级规模)只剩下不到千人,其他的不是饿死了就是被秦国人打死了,当然更多的还是因为疟疾的关系病死了。

乃木希典并不怕死,他只是害怕无法完成天皇陛下的重托,如果就这样的死去,在他看来不光是军人的耻辱,而且更是一个“不义”的人!是的!绝对不能辜负天皇陛下的“恩义”,死也要死得有价值!想到这乃木希典来了精神,他站起来将地上躺着士兵一个一个的踢醒。

“起来!你们这些懒骨头!”他愤怒的大吼着。至于愤怒的原因,大概是认为这些饥饿的残兵丢了他的脸吧。

“将军,我饿!”一个挣扎了半天也没爬起来的小兵大哭起来。

受了他的感染,其他感同身受的士兵无不悲痛万分,按照一般的道理来说,乃木希典应该抚慰这些倍受煎熬的士兵,但日本是一个不相信眼泪的国家,眼泪在他们看来只是懦弱者的标志。在它们的风俗中,暴露自己的感情,不论是高尚的还是卑鄙的,都被视为耻辱!例如在日本的葬礼上,亲属的悲戚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符礼节的范围内,至少不能在众人面前落泪哭泣,如果不能自制,那这样的行为会被认为缺乏修养。

于是这些流淌的泪水仿佛是一股催化剂,狠狠的激发了乃木希典的凶性!像恶狼一样的他拔出战刀,一刀削掉了那个小兵的头颅,一股冲天而起的血箭喷了他一头一脸,在流淌的血液下两只突出的、血红眼球让本来就面目狰狞的乃木希典变得更加恐怖。

“不准哭!”他挥舞着战刀咆哮着,“天皇陛下的士兵不许流泪!只准流血!”

他四下环顾了一圈,举起还滴着鲜血的战刀大声命令:“起来!都给我起来!开始锻炼!”

锻炼?锻炼什么?当然不会是锻炼钢铁,而是锻炼身体!很难想象吧?一支饥不择食饿得站起来都要打摆子的军队恢复体力的方法,竟然是锻炼身体!在一般人看来体力这东西是从食物中获得,你摄取了多少热量就储备了相应的体力。而在日本人的观念中不是这样的,在他们的观念里吃东西并不是一种必要的恢复体力的过程,在他们看来人的体力只取决于锻炼,如果一个人能不吃不喝还“活蹦乱跳”那就是达到了境界!所以在饥饿的时候用大量消耗体力的方法来“恢复体力”,也算是日本人的一大创造。

辜鸿铭,字汤生。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除了家乡的闽南话,还能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会说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当时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其收为义子。而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到了英国,在布朗的指导下,辜鸿铭从西方最经典的文学名著入手,以最朴拙的死记硬背的办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多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按照一般的道理来说,辜鸿铭如果想在欧洲找一份“高尚”的工作是再简单不过,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在学成的这一年,也就是1892年的夏天,收到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书时,从他父亲那里得知南洋大臣左唯湘在广州招揽懂得西方文化技术的贤才后,他决定回到自己还从来没有见过的祖国,为国效命。

轮船招商局的“粤福轮”是一艘小型货轮,专门运营在广州和新加坡之间的航线上,而辜鸿铭搭乘的正是这一艘船。

在新加坡的时候他就已经听说了,祖国正在和日本打仗,本来家人是反对他这个时候回国的。但满怀报国之志的辜鸿铭怎么也按耐不下他那颗拳拳之心,义无反顾的登上了“粤福轮”。

经过十来天的航行,“粤福轮”眼看着越来越接近祖国大陆,辜鸿铭的心情也越发的坎坷了起来,他就像一个初见公婆的新媳妇一样,对自己一点都不自信。

是不是打扮得太另类?是不是不像其他同胞?言谈话语是不是……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的困扰着他,几乎每一天晚上都没有睡好过。为了使自己看上去更像一个中国人,他不断的向“粤福轮”的水手们打听祖国的各种风俗细节,为此他还专门找船长买了一套“汉服”。一时间“粤福轮”上的船员们都被这位留洋回来的辜先生弄得鸡飞狗跳。不过大伙还是很感动,毕竟这位辜先生的表现让他们十分满意,不再将这个浑身都散发着洋味,像外国长毛多过像中国人的家伙看做异类了。

“辜先生,还没睡呢?”水手长亲热的同辜鸿铭打着招呼。

“哦,还没有。时不待我啊!”辜鸿铭合上那本好不容易买到的《论语》感慨道。

“您慢慢用工,夜深了还是早点休息!”水手长还是很关心辜鸿铭的。

“谢谢!”

就在他们说话的当口,“粤福轮”的右舷传来一阵猛烈的枪炮声。辜鸿铭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可水手长却已经脸色大变,他一把拉起还准备继续看书的辜鸿铭,发疯似的向舱外跑去。

“怎么了?”辜鸿铭稀里糊涂的边跑边问。

“海盗!”水手长咬牙切齿的回答。

“海盗?”辜鸿铭有些惊讶,他问:“这里怎么会有海盗?”

水手长没有理会辜鸿铭,跑道船舷另一侧,拿出一个救生圈套在辜鸿铭的身上,问:“辜先生?会水吗?”

“不会!”辜鸿铭迷迷糊糊的回答。

“不会也没办法了,你只能在海里慢慢学了!”水手长苦笑道。

“这是干什么?”辜鸿铭有些回过神来了。

“逃命!”水手长飞快的说,“辜先生,跳下去赶紧往远处游,别让海盗发现你!这里是主航道,你会很快碰上其他的船的!快快!”

“那你呢?不和我一起逃?”辜鸿铭问。

“不!”水手长摇了摇头,“我不能丢下那些兄弟自己逃命!”

“那我也不能一个人逃啊!”辜鸿铭一腔热血都涌了上来。

“辜先生,我们都是些粗人,死了就死了。您这样有学问的人不能就这么白死!快快!”听见枪炮声越来越近,水手长也愈发的着急了。

“胡说!都是炎黄子孙,哪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辜鸿铭坚决不干。

“不要再啰嗦了,辜先生!你先逃,将来有机会再为我们报仇吧!”水手长一把抱起瘦小的辜鸿铭,作势要把他往水里扔。

辜鸿铭的眼眶都湿润了,可他挣扎了半天也没能脱离开,只好含泪问道:“那你还有什么话要交代?”

“我叫杨大树,您要是能逃过此劫,帮我跟家里媳妇说一声,私房钱都藏水缸底下了,告诉我媳妇好好活着,带大我儿子!”说完他狠命将辜鸿铭推落海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