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伊东佑亨如何郁闷额如何想不开,战斗既然开始了,在没有任何一方完蛋或者逃跑的情况下,那也只有继续打下去。
“转向92°航向!”战斗开始没多久伊东佑亨就下达了第二次转向的命令,这也是没办法,阵型对他太不利了,如果不转向他的三艘巡洋舰就是用屁股对着南洋的单纵队,这样他几乎是光挨打不能还手,况且以这个航向而言他也冲不出臆想中的“包围圈”。

在伊东佑亨的三艘巡洋舰完成转向之后,战场上两支舰队的状态就真的成了夹心饼干,活脱脱的一个“川”字的形象。在此状态下双方都能发挥全部侧舷的火力攻击对手,一时间海面上弹雨如注,火炮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当然南洋还是稍微占一点便宜,因为被夹在中间,这使得南洋的战舰能同时发挥两舷的火力攻击对手,无形中日本便吃了大亏。

首先中招的就是伊东佑亨的旗舰“浪速”号,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它接连挨了六发127毫米和一发4毫米炮弹,对这艘不到四千吨的二等防护巡洋舰来说,此种打击真有些重了。好在命中都是船体上部,除了杀伤了不少舰员外,它暂时没有什么生命危险。

当然在如此近的距离上,日本炮手的命中率也不低,和“浪速”号对位的“镇海”也同样被命中数次。不过相对来说“镇海”号就显得从容得多。谁让“镇海”号是一艘实打实的装甲舰呢,周身上下“镇海”被严密的装甲保护着,水线处主装甲带长46米高2.65米,最厚处有305毫米,再往上是同样长45米高2.44米厚达152毫米的上部装甲带,这一条装甲带严密的保护着副炮的炮位,再加上水线下部50毫米厚的穹甲,“镇海”号的要害部门完全被包围在一座装甲堡垒中间,以它的装甲厚度和质量而言,这个时代恐怕少有能击穿他的火炮。不要以为这就是“镇海”号全部的装甲,实际上在该舰首尾两端水线部位同样有装甲保护,只是厚度较薄才76毫米而已,但就是这也足够防御普通速射炮的攻击了。

所以在厚重装甲的严防死守下,伊东佑亨舰队射来的炮弹多半只能给“镇海”挠痒痒,当然为了这些沉重的装甲“镇海”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它的最大速度只有可怜的十五节而已,如果它遇上的是一些速度奇高轻快灵活的对手,那恐怕它就不会这么惬意了。好在现在的日本舰队绝对速度也算不上快,长时间的海上航行让双方的船底都变得脏兮兮的,就是想快也快不起来。

于是在这种类似于三流英雄电影中,善恶双方终极英雄大肉搏的蹩脚的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掌,纯力量派打法就在两支舰队之间上演了。

硬碰硬的打法实在是无聊,没有什么技巧而言,靠的就是谁的拳头硬,谁的抗击打能力强,如同两个三百斤的大肉球滚在一起摔跤,毫无观赏性可言。

在这种打法下不可避免的伊东佑亨又要吃亏,谁让他手下的五艘巡洋舰只有一艘不到两千五百吨的“千代田”是装甲舰,其他的都是薄皮大馅的防护巡洋舰,在极近的距离上,双方火炮几乎都是在平射,没有垂直装甲保护的那一方在抗击打能力上不是一般的吃亏。

仅仅对射了十分钟,“浪速”号的右舷就已经被打成了蜂窝状,如果不是南洋水师的127毫米副炮多用的是穿甲弹,这会的“浪速”右舷估计根本就找不到一块像样的钢板了。只能说“镇海”的前后主炮太不给力了,要是它们能发挥作用,恐怕“浪速”就已经完蛋了。可惜的是这两门宝贝又很不争气的同时出现了问题。

“该死的!这主炮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格拉菲特站在桅盘上,望着正在紧张抢修的前4毫米主炮直跺脚。和东海海战一样,这种4毫米的新型速射炮还是驻退机和复进机有问题,才打了几发全装药射击就又同时故障了,面对着近在咫尺的猎物,这个世界上最郁闷的恐怕就是“镇海”号主炮上的炮手了。

相对于“镇海”号上不成熟的速射炮,伊东佑亨舰队里的240毫米和260毫米老式架退炮虽然射速是低,但人家好歹不会出问题,在这种距离上瞄都不用瞄那是一炮一个准。

十几分钟里“镇海”已经吃了三发260毫米炮弹,一发轰在了主装甲带上,毫无疑问它非常壮烈的碰了个粉身碎骨,第二发击中了前主炮露台座圈部位,虽然也没有击穿装甲,但直接造成那门4毫米前主炮彻底罢工,最后一发打得有点过于超前了,击中了“镇海”号的船头,在他的首锚仓上开了一个大洞,估计“镇海”号得换一批新的船锚了。总体而言“镇海”号受伤不重,除了船头的部分船员被弹片击伤外,基本没有伤亡。

而相反的,伊东佑亨舰队的几艘战舰情况就不怎么乐观了。“浪速”是一片火海,整个右舷都被熊熊的大火所包围,不时的还能看到,被打得面目全非千疮百孔的副炮炮位发生小规模的弹药殉爆。如果不是炮手们冒着大火将炮位附近多余弹药扔下大海,“浪速”可能已经在一次剧烈的爆炸中灰飞烟灭了。

就是伊东佑亨也被南洋水师的弹片击伤额头,说起来也是巧:一发127毫米榴弹准确的命中了“浪速”司令塔上的观察孔,弹片顺着一条小缝隙一拥而入,将“浪速”号司令塔里的人员是打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幸亏伊东佑亨的副官非常意外的当了他的人肉盾牌,不然此刻他也已经步坪井航三的后尘见天照大神去了。

双方旗舰的不同遭遇就是这场海战的一个缩影,南洋水师跟在“镇海”后面的“罗浮山”和“青云山”也都是装甲巡洋舰,虽然他们的装甲没有“镇海”那么厚、覆盖得那么全面,但是综合性能还是要强出“高千穗”和“秋津洲”不少,至少在防御中小口径的炮弹上,双方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在几艘大舰的对决上南洋水师几乎拥有一边倒的优势。

但是伊东佑亨舰队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实际上在双方五艘主力巡洋舰排在末尾的两两之间的对决上,伊东佑亨的巡洋舰拥有极大的优势!

“东江”和“西江”巡洋舰虽然火力不弱,每艘船都拥有十二门127毫米速射炮,能同时有八门火炮向任意一舷射击,速度也马马虎虎能跑到18节左右,但是在防御上两舰就吃了大亏,因为吨位的限制它们也是防护巡洋舰,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穹甲舰。这种形式的巡洋舰完全是一种折中的产物,当时的炮战由于距离较近,意味着火炮的弹道都比较低平,船只的中弹部位也多是水线附近,一般而言应该给水线部位增加装甲保护。但是因为造价和吨位的限制,尤其是火炮威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增加水线装一则甲花费巨大,二则如果就这么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无止尽增长下去,有所的船只都这么弄,那还真没有几个国家承受得起。

迫不得已之下只能进行一些取舍,所以聪明的设计师就想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将船只的水平装甲甲板在靠近两舷的位置做成一个向下倾斜的斜坡。这样一来斜坡部位就能给水线部位提供一定的装甲保护。如此这般,水平飞来的弹丸必定以小角度击中倾斜的防御甲板,然后被弹开。再加上当时的锅炉都是烧煤的,在这个斜坡部位布置几个煤仓,有了几米厚装满煤炭的舱室保护,炮弹击穿煤堆之后再打穿穹甲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就可以省掉死沉的水线装甲。

不过办法想得是不错,但实际效果却是比较有限的,因为随着炮弹威力的与日俱增,尤其是大中口径速射炮的普及,防护巡洋舰的穹甲和煤仓是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最后当然只能退出历史的舞台。

与“东江”号和“西江”号捉对厮杀的是“千代田”和“亩傍”,“千代田”就不说了,本来就是一艘小型装甲巡洋舰,虽然装甲并不厚但是相对于“东江”、“西江”装备的127毫米速射炮来说,基本上能做到有效的防御。“亩傍”虽然也是一艘防护巡洋舰,但是相对于“西江”号两千来吨的排水量来说,它大了足有一千多吨,虽然防弹能力不相上下,但是“亩傍”号装备了4门240毫米和7门150毫米火炮,攻击火力虽然没有“西江”号快,但威力简直有天壤之别,尤其是在这种近距离命中率极高的情况下。一时间李俊荷所在的“西江”号是连连中弹,情况惊险万分。
网站地图